OLED良率低
目前,對于中國OLED面板企業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提升良品率和產能快速爬坡。
中國面板企業此前并沒有第6代AMOLED生產線的生產經驗,要短時間內快速提升良率并不容易。三星Display從實驗線到第6代AMOLED生產線量產,經過10年以上的大量技術積累。中國發展OLED面板基本是跟隨三星的技術路線,所以可能不需要那么長的時間,但是要實現較高的良品率仍比較吃力。
目前只有京東方公開披露過其成都6代線良率情況,稱其綜合良率為65%,但也僅僅是“綜合良率”,據悉包括了返修品的情況。天馬雖然沒有對外透露武漢6代線的良率水平,但是從天馬量產出貨時間來看,分析人士指出,天馬武漢6代線是中國第一條成功點亮的第6代AMOLED產線,比京東方成都6代線更早,但是量產時間卻比京東方的更晚,這說明6代線量產并不容易。
再者,OLED的產業環境與當年LCD的大為不同,當年中國進入LCD領域的時候,LCD技術較為成熟,LCD技術經驗和商業機密都掌握在材料和設備廠商手中,但是OLED相關量產經驗被三星嚴格封鎖,甚至連三星配套企業佳能Tokki也不一定了解相關量產技術。
總之,中國OLED面板企業在OLED開發、制造工藝和產品良率等方面存在風險。其中柔性OLED產業全球均處于前期階段,許多技術和工藝還有待完善。
OLED成本高
為了少走彎路和盡快量產,國內面板廠商幾百億元的投資大部分用于購買有量產經驗的昂貴的設備和材料。這些新設備的折舊和“貴似黃金”的OLED材料費用都需要攤銷到OLED產品的成本當中,推高了OLED面板的成本。業內人士指出,京東方成都6代線每個月僅OLED材料成本就需要1億元,而且蒸鍍工藝材料利用率低,有可能進一步增加OLED面板的成本。
如果良率不能快速提升,成本又非常高昂,中國OLED面板產線可能會出現自我淘汰的現象。而且即使良率提升到具有一定的產能,前期難免由于高成本而面臨虧損的壓力。國內面板廠商一位高管也承認,目前OLED成本壓力確實比較大,這是中國面板廠商成長必須經歷的陣痛階段。